平台:经过多轮测试,首选腾讯视频,QQ和钉钉为备用方案;上课过程录屏,课后发布,供不能正常听课的同学使用,也便于同学课后复习。
课前:发布电子版教材和课件PPT,在雨课堂、课程平台和微信群发布上课通知和链接。
硬件和网络:使用笔记本电脑,手机作为辅助;网络使用西工大校园网,电信宽带作为备份,如果停电则用手机热点。
试讲:通过试讲录播、给自己研究生试讲和课程测试试讲,反复调整和打磨。
助手:安排了一名博士生作为助手,维持课堂秩序,并对课堂效果提供反馈。
第一堂:
开场白(3分钟):
欢迎大家来到“测试技术”的课堂,此时大家都化身成电波和二进制码,相聚在这个虚拟空间,本身就很神奇!
首先希望疫情期间大家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同时也希望这个特殊时期同学们能与老师配合好,圆满完成我们的教学活动。
今天是采用远程教学的第二天了,不知道大家习惯了没有?这段时间我们老师们很忙,一直在不断学习和适应,同学们也一样吧?现在体会到想当一个好主播确实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不太适应,我倒觉得直播授课不是坏事。现在线上培训和教学已经很普遍了。不瞒您说,我就购买了一个线上的英语培训课程,已经坚持了150天,效果很不错。我认为线上教学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不管您喜欢不去喜欢。线上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我相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通过这次特殊时期的锻炼,对于适用和掌握线上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很有益处的。
3-45分钟讲课内容:
(1)课程安排和要求;
(2)第一章绪论-1.1 测试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引入两个实例:水下发射模拟试验装置;高过载模拟实验方法。这两个实例来自科研实践,比较生动,希望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后5分钟互动:
提问式互动,利用微信发布投票小程序,学生现场完成。
(1)学过哪些课程?
针对目前的选修制,充分了解学生修过的相关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2)有过哪些与测试技术相关的经验?
可以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性环节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堂:
前40分钟讲课:
(1)1.2 火箭发动机试验的特点
(2)1.3 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的发展
增加一些先进光学诊断测试方法介绍,提升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
后10分钟趣味互动:
好奇心测试。好奇心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也是学好“测试技术”课程重要因素之一。增加这个环节可以增加趣味性,希望能化解学生长时间上网课的疲劳感。中间设置有两个答题互动环节,与学生互动。
复盘和总结:
(1)总结互动环节的效果,了解网课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观看录屏回放,查找问题,进行调整;
(3)通过微信群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供稿人:李江 审稿:张科、张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