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不凡事 >> 正文
【身边人 不凡事】记航天学院2025年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一)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17:31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01

冯浩阳,中共党员,2019级秋博,师从岳晓奎教授,飞行器设计专业。在校期间获得2019、2022年度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2022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度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博士期间担任航天学院19102-2班班长,将赴中山大学就业。

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最优控制、轨道不确定性演化,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3篇,授权专利2项,参与撰写专著1部,负责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生科技创新类项目1项、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

经验分享和建议:不停顿,做有意义的事。

02

高戈,中共党员,2020级20102-1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期间,学业与综合成绩位列专业前10%,每年获得校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称号,博四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誉;作为主要负责人,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红旅赛道省赛银奖、产业赛道省赛铜奖;攻博期间担任学院兼职辅导员,协助做好学院学生思政、安全稳定、学生党建等工作。目前已留校担任博士专职辅导员。

科研学术方面,博士期间围绕面向高速飞行器的热电转换结构界面接触效应开展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传热传质、复合结构、航天技术等1区Top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围绕导弹、热电转换结构等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防专利1项,授权5项;科研项目方面,负责“XX制导子弹”项目结构分系统工作,完成抗高过载结构设计、加工装配、地面试验及报告撰写等;承担“热电转换器件(国家级)”项目原理样机研制,完成热电结构接触效应、热电转换机理研究,热电结构原理样机研制等。此外,学生工作方面,在专科院校学报等发表思政论文3篇。

经验分享和建议:学术探索要围绕热点、聚焦前沿,多向身边老师、优秀同学请教,多与相关专业师生交流;要早写论文多迭代,接纳失败蓄力再战。保持求知初心,静待花开。

03

郝智伟,中共党员,2019级博士19102-2班,飞行器设计专业,师从岳晓奎教授,研究方向为航天器轨道编队控制。在校期间,博士期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积极参与多种志愿和公益活动。目前就职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〇二研究所。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航天器轨道自适应编队控制技术,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以及国际会议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和会议论文,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及一等学业奖学金。2021年经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获公派留学资格,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博士联合培养两年,外导为Prof.ShuzhiSamGe。在国内国外的研究阶段中多次参与科研项目及教学工作,与国外研究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

经验分享和建议:校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配合导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前沿研究。同时,高校的便利环境面向学生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目标都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高效利用时间,在科研学习之余要注重多方位提升个人素养,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大有裨益。星辰璀璨,航梦翱翔,祝大家成就非凡梦想!

04

刘秉瓒,中共党员,2020级1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直博生,师从宁昕教授。在校期间,秉承着“公诚勇毅,三实一新”的校训校风,在严谨的学校氛围以及老师的关怀帮助下,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西北工业大学一等奖学金,校设一等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优秀研究生,陕西省创新成果奖等荣誉。热心学生工作,能够平衡好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先后担任航天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在学期间认真完成学业,科研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中科院一区top2篇,二区top1篇,二区1篇),EI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两项,并担任PR,SPL,ASR等期刊的审稿人。在完成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国防项目,多次参与五院、八院、创新院、兵器206、203、上海霄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项目,被509所聘为某型号主管设计师,先后七次前往黑龙江齐齐哈尔、新疆马兰和湖北荆门开展项目联调联试工作。毕业后前往上海霄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作,负责大模型和智算平台建设。

经验分享和建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各位同学们能够保持对知识和科研的敬畏与对世界的好奇,既要埋头赶路也要仰望星空,既要守护初心也要敢于突破知识的边界。平衡好科研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顺顺利利毕业,开开心心生活!

05

张力聪,中共党员,2018级直博,18102-2班,飞行器设计专业,导师为王兴治院士,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设计与不确定性传播分析方法。本科就读于教育实验学院,曾代表2014级全体优秀新生领取优秀新生奖学金,后保研至航天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2项省部级奖项,2项校级奖项,多项院级奖项等荣誉。

工程实践方面,负责或参与了多项与国防军工单位联合开展的国防重大项目,与航天一院、三院、八院等各大总体部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飞行器总体设计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学术研究方面,较为系统地发展了由工程样本稀缺导致的不同情形非精确性的建模、传播分析和优化方法。在《Nonlinear Dynamic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2次,并作口头报告。

经验分享和建议:成功的经验总是形形色色,而我只想诚恳地告诉你,犯错和失败才是成长的常态。如果你正在经历挫折,我想真诚地鼓励你,这只是认识世界的一个普通步骤,求取零点往往需要先穿越零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少畏惧,多实践,客观地积累“成功”和“失败”的样本,探索出自己的最优方向,另外珍惜和感谢那些宽容你犯错的人和环境。

来源: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