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我院3门课程获批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3日 23:38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院课程建设成效又实现新突破,共有3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西北工业大学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负责人

团队成员

航天飞行动力学

线下一流课程

闫晓东

朱战霞、许志、王志刚、李新国

航天飞行器设计

线下一流课程

龚春林

时圣波、苟建军、粟华、吴蔚楠

火箭结构快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郭宁

徐超、杜飞、曹善成

多年来,学院紧密围绕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严格课程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多措并举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今后学院将以省级一流本科课建设为契机,持续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课程建设激励机制、课程质量管理机制、课程考核和评价制度,有效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将“总师育人文化”贯穿到课程建设全过程,锚定“127”发展目标,全面提升我院课程建设水平与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航天飞行动力学

课程简介:《航天飞行动力学》是航天学院面向全院各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该课程源自1961年我校宇航工程系开设的《弹道学》,经过60多年持续的建设、发展、融合和创新,课程内容不断拓展和更新,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本课程以“传承航天精神,力担强国重任”为课程思政目标,在大国竞争的新时代条件下,以培养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创新引领人才为主要目标。依托本课程编写省部级规划教材2部,新形态教材1部,开设《航天飞行动力学课程设计》实践课一门,《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虚拟实验课程一门。课程教学团队由6位教授组成,老、中、青搭配,多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优秀班指导教师等,获得多项奖教金。教学团队将围绕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引领人才而努力。


课程名称:航天飞行器设计

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简介:《航天飞行器设计》是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特色专业课程。课程主要讲授导弹、运载火箭、航天器等三类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总体设计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论等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系统工程逻辑分解飞行器设计任务,开展需求分析、方案选型和综合、系统分析等为能力目标;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性思维、面向开放性问题的发散和辩证思维、“择一事而终一生”的航天报国精神为素养目标;最终综合达成航天飞行器“总师型”人才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学校“总师育人文化”的践行者和重要组成。课程自航天学院建院之初开设,教学团队历经三代传承,始终紧跟国防和航天重大需求,坚持构建理论创新、应用前沿的课程体系,2006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22年入选校级一流线下课程,2023年入选省级一流线下课程。


课程名称:火箭结构快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简介:《火箭结构快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火箭结构设计之美,改变以往的纸上谈兵式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完全依靠想象、教学效率极低、学生接收难度极大等痛点问题。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审视新时代背景下航天专业实践课程的价值取向,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和创新科技项目协同驱动,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驱动、交叉融合、开放共享的特色来建设。实验项目分为四大模块:火箭导弹总体认知、典型结构认知、火箭结构设计和火箭结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理论知识学习到结构设计虚拟实验验证的全过程,做到让学生“有兴趣学”、“能主动学”、“动脑子学”,实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虚拟仿真实验也同时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在航天飞行器设计的优势科研资源和教学资源向公众开放,为其他院校同类课程提供一个远程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文:王蕾

图:闫晓东、龚春林、郭宁

审核:孟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