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教育家精神领航 师德师魂强基 航天精神筑梦】航天学院庆祝第40个教师节教师风采展(四)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1日 18:44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航天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在这片充满智慧与希望的沃土上,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才华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勇攀高峰,斩获累累硕果;他们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突破自我,为学术界注入新的活力,贡献宝贵智慧;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学院师资队伍的持续优化与升级,更为航天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值此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样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航天事业耕耘者,致敬最美教师!

航天学院 宁昕(国家级领军人才)

宁昕老师治学严谨、思路广阔,不断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重重困难,完成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关键技术攻关。他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心系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科研平台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一批航天科技总师型人才。

航天学院 魏祥庚(国家级领军人才、人才工作先进个人)

主讲《航天推进理论基础》、《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基础》等多门课程。从教15年来,精进敬业、默默付出,坚持一线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与精神塑造并重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航天动力优秀人才;坚持科研育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工作,从试验方案制定到组织试验、从课堂到实验室到靶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铸就梦想。

航天学院 张庆华(国家级领军人才)

主讲含能材料与推进剂基础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在含能材料领域耕耘十余年,始终怀揣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的信念。为了推动含能材料学科的发展壮大,他毅然放弃了科研院所的优渥生活,转战高校。他治学严谨,追求卓越,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他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改革,将安全与BM放在首位。他的目标不仅是做一名大学的教师,更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大学者”!

航天学院 代洪华(国家级领军人才)

长期专注于航天交叉学科的前沿探索,秉承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在航天器非线性动力学仿真与计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作为《非线性动力学》课程的主讲教师,他幽默风趣,让枯燥的公式变得栩栩如生,深受好评。育才方面,他强调研究生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性研究,并勉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打造精品。一篇论文,在他手里反复推敲十遍乃是家常便饭。他与学生一起砥砺前行,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航天学院 石磊(国家级青年人才)

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受理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主讲火箭发动机设计、变推力火箭发动机概论、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等课程,高校教龄10年。他紧密围绕国家需求,持续开展航天动力领域“1→0”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引领培养学生系统性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的研究能力。

航天学院 张栋(国家级青年人才)

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某型号副总师,智能协同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以及多个军工院所无人系统技术领域特聘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专家,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空天防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物联专业委员会委员,《飞行力学》编委以及《航空兵器》《无人系统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从事飞行器集群智能规划与自主决策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得国防军队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航天学院 马志强(国家级青年人才、人才工作先进个人)

主讲《空间机器人在轨服务技术》等多门课程,2018年11月加入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他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使命,践行“五个以”的育人理念,坚守初心,和学生在科学研究之路上同休戚,共进退,身体力行助力学生成长。他带领学生在科研一线攻关技术难题,同舟共济,破浪前行,共同实施完成的任务受到用户单位的表扬,他指导学生在学术前沿探究科学问题,同心协力,行稳致远,共同撰写的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

航天学院 李国飞(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陕西省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翱翔新星

主讲自动控制原理和飞行器制导技术前沿等多门课程,热爱科研和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的伙伴,对科学研究工作躬身践行、忠诚敦笃。以一丝不苟、严谨犀利的培养理念塑造学生的学术品格和科研素养,对学生乐于倾注热情和关怀。

航天学院 汪雪川(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翱翔新星)

航天学院副研究员、本科生班主任。主讲航天动力学的数学方法等研究生课程。从事航天器轨道计算、仿生机器人、智能集群系统方面的研究。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科研中与学生一起努力解决难题。踏实科研、努力创新,与学生为友、以学生为师,共同探索科研与教学的上行之路。

航天学院 郑子轩(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航天学院学院空间操控所教师,本科生班主任。主讲卫星导航原理(英文)和航天系统概论(英文)。先后指导本科生大创省级、国家级立项,并获多个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奖项。秉着幽默与宽容的心态面对新时代的年轻人,力争在客服沟通障碍且心态稳定的基础上为国育英才,为党铸重器。

航天学院 张帆(翱翔青年学者)

主讲空间载荷与应用、先进在轨服务技术等课程。课上,她是严谨教学、与学生们教学相长的青年教师,课下她是和大家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的挚友。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的本科生,还是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她都坚持用最大的热情让学生们找到学习、科研与兴趣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爱心关怀学生,用热爱影响学生。

航天学院 张烨(翱翔新星)

航天学院学院副教授、本科生辅导员。主讲自动控制原理,同时研究智能控制与决策方法。科研学习上,她是和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师”,日常生活中,她是和学生温暖相伴的“益友”。她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立德树人的理念,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航天学院 刘星(翱翔新星)

航天学院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空间任务规划技术》、研究生课程《协作型机器人控制与操作实验》等,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出版研究生前沿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培育项目及青年项目、人工智能2030项目子课题、军口纵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他是讲台上侃侃而谈旁征博引的“师长”,也是科研上和学生并肩作战冲锋陷阵的“队友”。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循循善诱、登高望远、探索未知,他在努力探寻着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师者”。

航天学院 敖文(翱翔新星)

主讲工程热力学、燃烧物理学等课程。践行本研一体培养模式,以“总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强使命担当”、“强工程实践”、“强创新思维”为能力定位,形成“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人才拔尖引领”、强化校所协同培养”的育人举措。按学生科研兴趣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真正的自己。

航天学院 丁一波(翱翔新星)

航天学院副教授,入选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称号,担任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期针对飞行器制导控制领域开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军口纵向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评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优秀论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学术成果在多个航天院所重点项目中得到应用,受邀于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做主旨报告。

航天学院 刘冰(翱翔新星)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培养学生“总师”特质为目标,主讲和辅讲多门航天动力类专业课程,指导学生积极创新,勇于突破。发挥平台优势,带领学生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使学生“研以致用,研用结合”,激发学生航天报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航天精神和“总师”特质。

航天学院 朱韶华(翱翔新星)

致力于宽域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其燃烧模态转换、高效燃烧组织和火焰稳定、传播机制等基础问题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11篇;2021年,入选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项目;2022 年,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23 年,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

航天学院 严启龙(人才工作先进个人)

什么才是引领?不是一纸理论,设定标准,而是精准辅导,个性培育,激发学生无限潜能。什么才是关怀?不是一句慰问,关心一时,而是循循善诱,排忧解难,持续关爱学生成长。他是学生口中的“神仙导师”,事必躬亲、因材施教、生活有心,都细细刻画在过去七年他培养的一届又一届学生心田。以坦荡真挚的品格赢得学生发自肺腑的尊敬,以致知力行的行动成为学生最生动的榜样。良师益友亦如伯乐,乐道平生,续写匠心。

开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择一事,终一生”,这群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初心,用言传身教孕育着桃李芬芳,投身航天“总师型”人才培养;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用一个个昼夜不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助推航天强国建设。让我们以先进优秀为榜样,积聚力量,奋勇争先,为实现学校“127”近期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贡献力量,共创学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来源:航天学院

审核: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