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们:
日前,学校下发了《关于举办西北工业大学第23届“三航杯”创新大赛的通知》,今年“三航杯”大赛主题为“科创青春,挑战无限”,赛制调整为“一杯五赛”制,逐步演化为多元一体综合性赛事。在新的更高要求下,为进一步做好学院层面参赛项目评审、遴选、打磨,现将航天学院2024年“三航杯”创新大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院赛要求
(一)项目学生负责人须为我院在籍注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以及毕业5年内的院友,参赛人员(不含产教融合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
(二)主赛道创新实践类、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教融合赛道中,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指导教师人数不作限制;主赛道创新训练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中,团队人数(含团队负责人)不超过8人,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
二、院赛流程
(一)参赛团队于2024年12月20日前完成院赛报名(填写在线电子表格《航天学院2024年“三航杯”创新大赛项目一览表》),并同步并将项目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具体见下)。需要说明的是,待学校“三航杯”创新大赛系统发布后,所有参赛团队须在截止时间前(2025年1月10日)完成线上报名;
(二)学院在12月24日前,完成参赛项目材料评审,确定并及时公布进入答辩序列的项目;
(三)学院在12月底前完成参赛项目答辩评审,设置金、银、铜奖若干;在校赛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学院拟邀请专家对本次院赛优秀项目提供“一对一”指导。
三、材料提交
项目材料(命名方式:“负责人+第一指导教师+项目名称”)打包发送至121337065@qq.com,项目材料具体如下:
主赛道
(一)创新实践类
1.项目介绍 PPT(PDF 版本)
2.商业计划书
3.项目介绍视频(如有)
(二)创新训练类
1.项目介绍 PPT(PDF 版本)
2.项目文本(见附录一)
3.项目申报书(见附录二)
4.项目介绍视频(如有)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项目介绍 PPT(PDF 版本)
2.商业计划书
3.项目介绍视频(如有)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
1.项目介绍 PPT(PDF 版本)
2.项目文本(见附录一)
3.项目申报书(见附录二)
4.项目介绍视频(如有)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
1.项目介绍 PPT(PDF 版本)
2.项目文本(见附录一)
3.项目申报书(见附录二)
4.项目介绍视频(如有)
产教融合赛道
1.解题方案介绍 PPT(PDF 版本)
2.项目计划书
3.项目介绍视频(如有)
此外,项目评审规则及提交材料模板详见学校通知相关附件。
四、院赛内容
与学校第23届“三航杯”创新大赛保持一致,院赛设置五个赛道: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产教融合赛道。
(一)主赛道
1.创新实践类
根据团队成员所处学习阶段,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其中本科生组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组要求项目负责人为全日制研究生,成员为全日制在校学生。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设创意组(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和创业组(参赛项目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且项目负责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毕业5年内的校友可参加创业组)。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5个类别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A.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B.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C.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D.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E.“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创新训练类
根据团队成员所处学习阶段,分为本科生组和硕士研究生组。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按照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5个类别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团队须注意:
(1)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四新”与“人工智能+”的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设计作品应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构思发明必须是以学生为主;
(4)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制作精细,作品应用价值大;
(5)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要求包含可运行或展示的实物项目(项目有可现场运行演示的机械项目,或有可人机交互的软件/硬件系统,或完成完整化工样品,或所设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已在运行并有投入产出)。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全日制在校生(含本科生、研究生)或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学生可参加该赛道。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下分五个类别: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参赛团队须注意: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第一作者为指导教师的论文不得参赛;
(2)论文需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下分五个类别: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
参赛团队须注意:
(1)作品观点要新颖,逻辑严密,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体现社会热点,把调查报告写在祖国大地上;
(2)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此类作品请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字数应在 15000 字以内。
(五)产教融合赛道
产教融合赛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企业真实发展需求进行申报答题。
参赛团队须注意:
(1)各参赛项目以团队形式参赛,允许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项目负责人须为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毕业),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
(2)参赛项目须提供命题对策展示文件,内容包括命题简介、命题企业介绍、命题分析、团队答题基础、与企业对接情况、命题完成情况等。
五、联系方式
院团委:高戈18792639147,李张鹏 18027469110。
院赛交流qq群:953170689。
特此通知。
航天学院
202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