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之基、发展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务实创新、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这片承载航天梦想与家国情怀的土地上,有一群躬耕教坛、默默奉献的筑梦人:他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开拓精神,不断挑战科技前沿,在航天领域中取得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以潜心育人的执着与热忱,在课堂上点燃思想火花,在实验室中传承工匠精神,为学生成长注入力量与智慧。他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引领者,更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育人为本、科教融合”的理念,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让航天梦想薪火相传,让强国使命落地生根。
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样一群默默奉献、铸魂育人的航天事业耕耘者,致敬最美教师!
1.航天学院 岳晓奎(完成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校教育航空航天智能飞行器系列教材建设验收;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

深耕航空航天教育领域,带领团队遵循“成体系规划、系列化建设”思路,深入推进教材建设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教材管理体制机制,完成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校教育航空航天智能飞行器系列教材建设验收。建设出版一系列传统航空航天与新兴智能领域交叉的学科专业核心教材。为学校加快培养“总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国防特色系列教材建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2.航天学院 刘佩进(获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航天推进理论基础)

长期负责“航天推进理论基础”课程的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并承担慕课建设和运行任务,该课程获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西安在航天动力领域的科技和产业优势,引导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指导本科生获得2022年校级科技创新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指导硕士生荣获2023年中国航空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指导博士生获得2019年宝钢优秀学生奖。
3.航天学院 龚春林(获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航天飞行器设计)

立足航天总体设计专业教育根本,以培养我国未来航天和国防事业“总师型”领军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坚持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航天工业人才培养需求、最新技术研发理念融入教育过程。持续革新总体设计课程体系,编制了《现代导弹总体设计》、《航天飞行器设计》、《导弹总体设计与实验实训》等教材;持续创新教学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养成,力争打造航天工程基本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力培养方法体系。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次、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4次、指导优秀毕业论文多次,获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入选教育部万名双创导师人才库。
4.航天学院 安效民(获评第三批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2025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主讲“空气动力学”等课程4门,高校教龄19年;从教以来,争做总师育人文化的“传承者”,两次获“最满意教师”称号,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争做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主持课程建设13项,实现了从“教师直觉、本能经验”到“精心组织、有序设计”,再到“教学相长、动态建构”的路径转变;争做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者”,主讲课程实现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全覆盖;争做空天气动教材的“打造者”,形成了重基础、强实践、追前沿和成体系的特色,被13所高校选用,销售2万余册。
5.航天学院 郭建国(2024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主讲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与线性系统理论等多门课程,高校教龄25年。他一直坚持一线教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懈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院课程群和校大学生创新基地负责人,建设了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工信部特色优质课程和1门陕西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承担了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依托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构建科研-教学-实践通道,将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科研实践融入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
6.航天学院 黄越(2025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航天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面向航天强国发展战略对“总师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教育命题,牵头组织构建了以“航天精神引领融通、学做总师递进践行、科教产教双擎驱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新体系,实现学生价值塑造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融通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丰硕成果。
7.航天学院 王志刚(2025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第三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致力于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长期在一线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教学经验丰富。主讲《航天姿态动力学》、《空间飞行器轨道设计与实验》、《航天飞行力学》等本科生课程。主编校级十四五规划教材《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原理》(获第二届本科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一等奖)、《远程火箭与卫星轨道力学》(获首届本科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两部,参与编写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航天飞行动力学》。以仁爱之心教书育人。
8.航天学院 魏祥庚(2024-2025学年本科生最满意教师)

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讲《航天推进理论基础》、《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基础》、《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与实践》等多门课程。从教16年来,精进敬业、默默付出,坚持一线教学,课堂就是主阵地,将课堂建设成为知识的海洋、教学相长的舞台是其不懈追求的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与精神塑造并重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航天动力优秀人才;坚持科研育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工作,从试验方案制定到组织试验、从课堂到实验室到靶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铸就梦想。愿意成为同学们“总师”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9.航天学院 李伟(2025年本科教学卓越新秀奖)

主讲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航天器设计实践、无人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综合实验等多门课程,高校教龄10年。他始终秉承"总师育人"理念,以家国情怀铸魂,以系统工程思维启智。在传道授业中传承"严慎细实"的航天精神,用大工程观培养学生的大格局、真本领。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铭刻心间,以大师之志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为培育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接续奋斗!
10.航天学院 韩治国(2024年优秀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奖)

坚持“以德育人,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深耕实验课堂,深入课程思政和实验教学研究,指导学生从事各种实验、实践活动,注重实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积极践行实践、实验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学校“双一流”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主讲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留学生)等课程。
11.航天学院 方群(校级第三届教材建设一等奖)

主讲航天飞行动力学等多门课程。是一名热爱教育、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她坚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并重”的育人理念,将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和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她的讲课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富有激情、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深受学生敬爱。作为“航天飞行动力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热爱与忠诚。
12.航天学院 严启龙(第三届校级优秀教学研究奖二等奖;第六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一等奖指导教师;第五届校级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

在西工大从教近10年,主讲《航天推进化学基础》《结构表征》等课程。始终以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践行“科研育人”理念,倡导个性化培育,尊重个体差异,精准辅导以激发学生潜能,营造优质成长环境,助力学生发展。在省级教改重点项目和三项校级教改课题支持下,取得了丰硕教学成果,发表CSSCI期刊教改论文6篇;指导研究生90%获评西工大“优秀毕业生”,1人获“陕西省优秀研究生干部”,1人次获校“学术之星”,3人获西工大“优秀研究生标兵”,14人次获国家奖学金或宝钢奖学金,5人获校优秀硕士论文。个人荣誉方面,2021年获西工大吴亚军优秀教师特等奖,2022年获评校优秀研究生导师、模范导学团队负责人;2024年获校优秀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2025年获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参与获得2025年获校优秀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排第四)。
13.航天学院 李朋(第三届校级优秀教学研究奖二等奖)

主讲《大学生微小卫星综合设计与研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课》等多门本研课程,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主持和参与多门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将“总师育人”文化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航天工程素养;践行科研育人,将卫星型号项目与学生的课程实践紧密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航天学院 朱战霞(第五届校级教师教学创新竞赛特等奖)

潜心三尺讲台,默默耕耘25载,主讲航天飞行动力学等多门课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探索和坚持教学创新,以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为牵引,努力培养“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总师型”人才。课堂上严谨风趣,工作中充满激情,课后细致辅导,以个人独特的魅力点燃了学生们的航天梦想,激励一批批学子投身于航天报国的伟大征程中。曾获校“本科最满意教师”、“研究生优秀导师”等荣誉,以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等奖励。
15.航天学院 肖飞(第五届校级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

主讲《航天器控制原理》、《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小型探空火箭的创新实践》等多门本科生课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她行动的指南针。她深知肩上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传承航天报国的精神火炬。课堂中、试验场上,她带着同学追着火箭全国跑,将理论与现实相融合,把航天梦种进学生心里,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以实干点燃青春理想。
16.航天学院 徐丰 (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

主讲《复合材料力学(双语)》、《飞行器结构动态测试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高校教龄8年。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动力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他注重将航宇学科发展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教材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指导硕士研究生先后三届获得中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国奖,指导本科生1人荣获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设成果交流会奖项,1人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设。
17.航天学院 刘星(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

主讲本科生课程《空间任务规划技术》、研究生课程《空间操作与控制技术》等3门,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出版学术专著及研究生教材各1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军口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入选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一段宝贵经历。不管是一节课,一项本科毕设,还是一篇硕博论文,他总在带领学生们探索未知,争创一流,做最好的自己。
18.航天学院 金秉宁(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

航天学院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燃烧调控与激光光学诊断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口重点等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在发动机智能调控、燃烧不稳定分析以及精细化燃烧诊断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研制多种先进燃烧诊断装置,成功应用于多个型号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攻关,为推进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他践行“乐研启思,砺能致远”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引导其在探索中发现乐趣,在兴趣驱动中锤炼创新能力、夯实专业技能。
19.航天学院 王明明(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

主讲航天概论、航天器在轨服务技术基础、航天飞行动力学等基础课程,高校教龄10年;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积极将航天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航天前沿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编制了《航天智能探测原理与设计》《空间多臂机器人操控技术》等教材,指导学生参与竞赛获国际/国家/省部级各类竞赛奖项20余项,优秀本科毕业论文4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个人先后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吴亚军优秀青年教师特等奖、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
20.航天学院 李青(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第六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二等奖指导教师)

始终以“总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科研实践和学科竞赛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科学价值、在探索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在科研挑战中增强责任与担当。教学与科研之外,她同样关心学生的成长与选择,努力做到亦师亦友,与学生“同向同行”,在陪伴与引导中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21.航天学院 郑子轩(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

航天学院学院空间操控所教师,本科生班主任。主讲《卫星导航原理(英文)》和《航天系统概论(英文)》等课程。先后指导本科生大创省级、国家级立项,同时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奖项。秉着幽默与宽容的心态面对新时代的年轻人,力争在克服沟通障碍且心态稳定的基础上为国育英才,为党铸重器。
22.航天学院 王琢璞(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第六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二等奖指导教师)

航天学院02032101班班主任,他始终怀揣立德树人初心,以满腔热忱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主讲工程热力学、应用非线性方法入门等课程时,善于将深奥理论与本科课堂生动结合,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科学梦想。他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架设起从理论到实际的桥梁,致力于培养既有扎实学识又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23.航天学院 李江(2025届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

他热爱教学工作,深耕高教24载,主讲的《测试技术》《发动机热防护基础》成为学生心中热门课。课堂上,他用激情和风趣点燃学习热情,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鲜活易懂;课后,他心系学生的成长,耐心答疑、悉心指导,是求学路上的“贴心引路人”。本科毕设教学中,他大胆创新,提出“思政融合、以赛促学”的理念,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蜕变。近年来,他指导的学生连续四届在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毕设交流会上斩获奖项,3人获校级优秀毕设论文。
24.航天学院 孟中杰(2024年优秀实习队指导教师)

主讲《空间机器人基础》《空间机器人课程设计》《中国航天精神》等课程。主要从事飞行器制导与控制、航天器控制、绳系飞行器控制、特种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他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提高教育的自主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科学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25.航天学院 郭宁(2024年优秀实习队指导教师)

在三尺讲台上耕耘8年,是学生眼中“逗逼型”的好老师。飞行器结构力学实验、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在他手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常说:“在他的课堂上,不知不觉就玩high了!”他敢于创新教学,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创新实验纷纷上线,“火箭结构快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科研反哺教学,他带着学生搞大创、打比赛,屡获国赛大奖。获的陕西省创新创业导师、“十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学业指导教师等荣誉。他常说:“培养人才是我最大的航天梦。”幽默风趣中饱含真情,他用热情与智慧点亮学生逐梦星空的道路。
来源:航天学院
审核: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