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2日 11:30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是学校“三航”特色的学院之一。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源于1959年创建的宇航工程系,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宇航院系之一。学院实力强劲,始终处于国内同类院系前列。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航天创新人才为己任,学院“微小卫星”团队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冠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现有学生1900余人,其中本科生9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教职工近200人。现有4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5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全国并列第一。2022年航宇科学入选“双一流”学科。

学院培养了飞行力学、火箭发动机2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毕业生中涌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晓、罗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是“西工大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近年来,学院坚持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地位,引育并重,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支持,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取得新突破。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国家级专家20人次,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6个,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为带头人,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科研工作贡献突出

学院围绕我国航天和国防领域战略需求和技术前沿,长期开展导弹、运载火箭、航天器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参与了我国几十个重要型号研制和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导弹领域,研制的导弹解决了我国多型固体发动机导弹高过载条件下工作的瓶颈问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承担某高速飞行器控制系统研制,核心指标国际领先;牵头研制的某高机动靶标频频亮相国内外航展,引领了前沿技术。

在航天运输领域,研制的“运载火箭故障仿真系统”用于载人航天历次发射,我校成为受到原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办公室表彰的两所高校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及重复使用运载技术研究,作为副总师单位完成了国际首次组合动力模态转换飞行试验,为未来航天运输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70EF1

在航天器和空间技术领域,翱翔系列立方星先后3次成功发射并实现超期在轨稳定运行;澳门1号科学卫星项目正式立项,负责卫星和相关系统研制;牵头研制某空间技术验证项目的遥操作系统,相关技术保障了多个重大项目的顺利进行,对我国空间飞行器、天地往返运载器、先进导弹、先进动力等前沿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近年来,学院进一步明确“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价值取向。聚焦航天和国防领域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强化集成攻关,率先开展科研组织架构改革。现已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6个,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同类院系处于领先地位。

9A835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孕育新机遇。航天学院将勇担航天强国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航天学院的新征程上再谱新章!

招聘岗位与待遇

学院面向全球招聘英才,招聘长聘教授、准聘教授、副教授、科研岗研究员、副研究员、博士后。招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 飞行器设计

● 动力学与控制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空间应用技术

● 力学(结构、流体、固体、计算)

● 工程热物理

● 机器人系统及其应用

● 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


引进人才待遇

44814

联系人:郑老师、淡老师

联系电话:029-88460431

邮箱:zhengx2010@nwpu.edu.cn


学院研究所简介

学院改变原有以系建院传统模式,整合学院资源和优势学科方向构建了“8+1+1”的组织结构(“8”个研究所为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飞行控制研究所、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航天结构技术研究所、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前沿交叉学科研究所,“1”中心为航天创新实践中心,“1”办公室为航天学院办公室)。强化学院顶层设计和资源集合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各个研究所简介和研究方向如下:

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依托飞行器设计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围绕轨道/亚轨道天地往返运载器、高超声速远程投送/再入飞行器、新型导弹等具有航天、航空技术融合特征的飞行器,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依托“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先进宇航动力中的燃烧、流动、传热与烧蚀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和发动机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在绝热层和喉衬烧蚀机理、不稳定燃烧、高能推进剂、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能量管理固体发动机、电推进和绿色新型液体发动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进展。

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针对导弹、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火箭等各类航天航空飞行器开展动力学、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

飞行控制研究所。飞行控制技术研究所围绕靶标及信息对抗飞行器总体技术、高超声速飞行控制、组合导航、导弹复杂环境抗干扰、多弹协同制导、导弹红外仿真与抗干扰评估、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等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依托“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近地飞行、深空探测中的先进空间操作技术发展,重点围绕面向空间目标接近、捕获、控制和试验中的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在轨道力学、飞行规划与控制、空间机器人及遥操作、飞行地面试验与验证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航天结构技术研究所。航天结构技术研究所依托飞行器设计国家重点学科,主要针对国家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先进航天飞行器结构、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力学环境试验技术等领域的前沿和创新性研究。

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主要由导弹先进制导控制理论与技术、图像及信号处理技术、导弹先进测试技术、导引系统技术、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及低空无人机管控技术专业方向及团队组成。

交叉研究所。交叉技术研究所是学院新学科、新方向的“创新特区”和“孵化器”,面向国际前沿学科组建一流的创新团队,着力于培育新学科新方向,给予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更加自由的科研环境和更加坚实的条件保障。目前由空间新型能源、新型功能材料、振动系统与精准控制、空间智能感知与对抗、空间物理与空间探测、空间新型机器人技术等前沿方向团队组成。



审核:岳晓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