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冉志强,共青团员,2022级航天4班,电子信息专业,师从陈凯教授,研究方向为多源融合导航与协同导航。在校期间,认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权平均成绩89.6。2022~2023学年综合测评专业排名5/60,并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两次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发射坐标系的超高速炮弹空中对准和组合导航算法;科研院所研究项目:某远程巡飞器拒止条件下协同互定位导航技术研究、X巡飞器多源信息融合导航与协同导航技术研究等。以学生一作的身份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经验分享和建议:回顾硕士求学生涯,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导师的殷切关怀与耐心指导,同样感谢航天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02

邵诗尧,中共党员,2022级9班,能源动力专业。在校期间,获得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年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竞赛方面,获第十五届西北工业大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校内选拔赛二等奖;学生工作方面,曾任校党委组织部办公室学生助管。
以第一、二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及以上期刊论文各两篇,参加学术会议两次,曾参与课题组内关于叶企孙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
经验分享和建议:学习中遇到困难十分正常,不必因此感到焦虑或盲目否定自己,潜心钻研并适时地寻求外界帮助,眼前的问题总会解决的。
03

盛晴云,女,中共党员,2000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气固两相流,导师为杨文婧副教授。研究生期间,担任班级团支书、学生助管及课程助教,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曾获校级荣誉称号三项,并多次获得奖学金。
专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颗粒碰撞及两相流损失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生期间,参与了三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相关论文成果有一作4篇,合作成果11篇。
经验分享和建议:1.科研和学习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划。通过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够高效推进科研任务。2.科研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协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整合资源、解决问题。3.科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难免会遇到挫折和瓶颈。坚持不懈是科研成功的关键。总之,科研和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04

宋朝强,共青团员,2022级航天动力8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导师为严启龙教授。学位课平均成绩89.15/100,2023-2024学年综合测评专业排名2/61。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以及“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硕士期间在学校多个部门担任助管,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硕士阶段在推进剂新功能材料课题组学习与科研,主要研究纳米添加剂对硝胺类化合物光敏点火机理的影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 Langmuir),会议论文2篇,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经验分享和建议:学术的道路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能力的锻炼。科学探索需要的不仅是对未知的好奇心,更是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勇气。学术的成长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愿大家:敢于梦想,勇于创新,秉持独立思考,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学术道路。
来源: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