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教授面对面|航天学院各研究所情况介绍系列活动进行中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13:41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近日,航天学院开展各研究所情况介绍系列活动。通过与教授面对面,增进学生对学院各研究所的了解,解答学生们在考研保研方向和就业方向选择等方面的疑惑,鼓励更多优秀的同学们深造。活动安排如下:


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

情况介绍:

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依托飞行器设计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围绕轨道/亚轨道天地往返运载器、高超声速远程投送/再入飞行器、新型导弹等具有航天、航空技术融合特征的飞行器,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研究所主要科研平台为“陕西省空天飞行器设计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师资队伍中有军委科技委先进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点型号副总设计师1人。近五年来研究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6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在人才培养方面,主持《导弹总体结构设计》、《导弹飞行力学》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

报告人:闫晓东

报告时间:9月15日20:00

报告地址:



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情况介绍:

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依托“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紧密围绕先进宇航动力技术发展,坚持建设与运行并进,重点开展先进宇航动力中的燃烧、流动、传热、烧蚀机理等方面的一些基础性问题研究,在固体发动机绝热层和喉衬烧蚀机理、不稳定燃烧、含能材料燃烧、含硼富燃推进剂、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能量管理固体发动机和微波电推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进展。

现有固定研究成员37名,其中国家级专家3人,学术带头人5名,优秀中青年5名。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职称19人,中级职称5人,固定人员博士化率91.9%。近五年获省部级奖励4项,发表SCI论文82篇,EI论文121篇,主持科研项目240项,科研经费17960万元,其中支持省部级以上项目7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

报告人:魏祥庚

报告时间:9月15日16:00

报告地址:



飞行控制技术研究所

情况介绍:

飞行控制技术研究所围绕靶标及信息对抗飞行器总体技术、高超声速飞行控制、导弹复杂环境抗干扰技术等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研究所现有固定员工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5人。研究所先后联合国内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先后承担国防973、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总装预研等项目多项。作为总体单位负责了某型信息对抗飞行器、大机动靶标等飞行器的研制及演示验证任务;作为控制系统责任单位承担了国家某重大演示验证项目3项,并4次取得飞行试验成功;还参与了MF-2以及XK-2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飞项目的制导控制律设计,并圆满完成飞行试验。

报告人:李少毅

报告时间:9月15日15:00

报告地址:


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

情况介绍:

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针对导弹、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火箭等各类航天航空飞行器开展动力学、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

以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陕西省教学名师周军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精导所现有固定员工2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助理教授/研究员12人。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3个省部级工程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是国家级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拥有2个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航天创新人才。精导所自主成功研制和发射微小卫星3颗和战术导弹2型,主持和参加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超声速飞行器、二代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先后参与我国20余个型号的卫星、导弹、火箭、飞船、无人机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配套,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励20余项,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2016年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

报告人:郭建国

报告时间:9月13日10:30

地点:长安校区教西A102


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简介

情况介绍:

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依托“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是从事轨道力学、飞行规划与控制、空间操作与应用、飞行地面试验与验证等领域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力量,紧密围绕近地飞行、深空探测中的先进空间操作技术发展,重点围绕面向空间目标接近、捕获、控制和试验中的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在飞行规划与控制、空间机器人、空间遥操作、飞行地面试验与验证、无人机新型操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所现有固定研究成员近28名(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6人),其中国家级专家4人,优秀中青年4名,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化率近96%。研究所近年来主持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百余项,主持《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称号,以国家发明二等奖为代表的科技奖励十余项,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西工大“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研究所党支部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西工大“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标杆党支部称号。

报告人:代洪华

报告时间:9月12日15:30

地点:长安校区教东D1-201


航天结构技术研究所

情况介绍:

航天结构技术研究所依托飞行器设计国家重点学科,主要针对国家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先进航天飞行器结构、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力学环境试验技术等领域的前沿和创新性研究。

目前,研究所固定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同时拥有外聘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外知名大学特聘研究员4人。研究所与航空、航天、兵器、机械等重要工业部门和各兵种长期进行紧密合作,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为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应用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报告人:校金友

报告时间:9月15日17:00

报告地址:


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

情况介绍:

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主要由导航、制导与控制及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组成。

现有固定员工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研究所成员在“十五”国家863-705专家组成员,空军专家,陆航火控与武器专家组成员,总参四部重大工程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航天学会导弹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所长期与国内航空航天各大军工科研院所合作从事导弹的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发表论文400余篇,专著及教材二十余本,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十余门。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

报告人:王靖宇

报告时间:9月14日16:00

会议地址:



前沿交叉研究所

情况介绍:

前沿交叉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按照基础科学及应用方向,分成4个交叉科学研究团队:(1)火箭推进剂新功能材料团队;(2)微振动与精准控制团队;(3) 空间对抗智能技术团队;(4)燃料电池系统与能源优化团队。

现有8名固定人员,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名、副研究员2名,另有博士后2人、在读研究生30余名,形成了一支勇于创新的高效科研攻关队伍。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JKW重点项目、921专项、省科技厅的重点产业链项目等纵向课题20余项、企业或研究所横向课题30余项,总经费5200多万元;近五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

报告人:袁源


报告时间:9月13日15:30

会议地址:


空天能源技术研究所

情况介绍:

空天能源技术研究所从航天学院前沿交叉技术研究所孵化,正式成立于2023年6月,已拥有合理的人才梯队。现有8名固定人员,其中教授5名(含国家杰青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副高级职称3名,另有博士后5人、在读研究生40余名,形成了一支勇于创新的高效科研攻关队伍。按照基础科学及应用方向,现已形成4个研究团队:(1)含能材料课题组;(2)推进剂新功能材料研究团队;(2)推进剂燃烧化学课题组;(4)能源系统多物理场模拟课题组。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JKW重点项目、省科技厅的重点产业链项目等纵向课题30余项、企业或研究所横向课题10余项,总经费5000多万元;近五年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为国家航天固体动力和高效毁伤等重大专项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成果应用于兵器204所、中物院903所、航天科技四院和八院等单位的多项科研任务,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报告人:严启龙

报告时间:9月14日20:00

会议地址:



来源:航天学院

审核: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