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总师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论坛在友谊校区翱翔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43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院210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九院九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院十部,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同志、专家总师,陕西省宇航学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学院领导,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詹浩,教务部部长王海鹏,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刘伟,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毛伟云,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慧,航天学院领导班子以及师生代表共计17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共同交流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共商航天“总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本次论坛由航天学院党委书记黄越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詹浩代表学校向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向各单位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当前,全球航天科技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国航天事业正处于由“跟跑”向“领跑”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需要进一步打破校企界限,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教育与行业融合发展。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完善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模式,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度对接,精准把握行业院所人才需求;二是融通资源,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工作体系;三是引航指路,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他讲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探讨交流,携手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为学校航天“总师型”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经验与建议。

开幕式后,校内参会单位负责同志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汇报。
教务务部部长王海鹏作了题为《“总师育人文化”引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介绍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毛伟云作了题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全面构建“总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介绍学校研究生培养情况。

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慧作了题为《逐梦星辰 职引未来》的报告,介绍学校学生就业及第二课堂情况。

航天学院副院长宁昕作了题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航天学院建设》的报告,介绍航天学院情况。

随后,进入单位参会代表报告环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胡文婷作了题为《趁青春 向远方》的报告,介绍一院一部情况。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董昊,介绍了二院二部情况。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部人力资源处处长侯育军作了题为《展翱翔之翼 育总师人才 铸强国之剑》的报告,介绍三院三部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人力资源处处长李志荣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数字化时代“总师型”人才培养新范式》的报告,介绍四院41所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3所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张琳作了题为《聚才集智 共创航天材料新发展》的报告,介绍四院43所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部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施鸿雁作了题为《携手未来 共育英才》的报告,介绍八院八部情况。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院十部人力资源处处长王亚作了题为《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报告,介绍十院十部情况。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团委书记米鹏作了题为《“总师型”人才培养发展报告》,介绍中科院微小卫星研究院情况。

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人力资源处招聘主管石京鑫,介绍了兵器203所情况。

下午,航天学院与参会单位代表围绕人才引进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总师型”人才培养等议题开展深度研讨。

黄越对各院所参会代表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提出学院会进一步将交流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举措,动态对标行业需求,精准把握育人方向;持续深化资源共融,建好建强育人平台;推动长效机制创新,协同共建育人生态。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总师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论坛搭建了学校与航天、兵器系统总体单位深度对接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并构建了航天领域“总师型”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新范式、新模式、新路径。同时也帮助与会航天学子明确了发展方向,引导他们更好地朝着航天“总师型”人才成长目标努力奋斗。

供稿:高戈、刘雪婷
审稿:黄越、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