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第三届航天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之“飞天杯”未来航天器创新设计与应用大赛顺利完赛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15:53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4月20日,西北工业大学第三届航天科技文化节暨2025年“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之“飞天杯”未来航天器创新设计与应用大赛在一片掌声与喝彩声中圆满落幕。在这场精彩绝伦的决赛中,我们见证了20个优秀团队的卓越表现。

相比去年,今年参赛团队的作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每一个团队都展示了非凡的创意与才华,选手们通过精彩的演讲和展示,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作品特点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和评委。

“飞羽安航”团队设计了一款“等离子羽流柔顺操控飞行器”,通过主动利用霍尔推力器产生的等离子羽流开展对失效卫星的柔顺消旋操控,相关成果为失效航天器在轨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验支撑。

“飞天巡洋 动力先行”团队构建了一套微纳卫星快速机动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将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化气推进系统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具有高比冲、小体积、推力可调、高可靠性等优势。

“飞行器对抗演训系统”团队设计了一款针对未来太空博弈的仿真系统,通过融合智能决策、人机交互等技术显著提高了卫星追捕的成功率。

“护卫兵”团队创新设计出星间激光通信隔振定向一体化平台,助力高效稳定的空间激光通信链路的建立,为卫星搭载振动抑制强、指向精度高的应用载荷。该团队采用准磁悬浮结构设计、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以及用隔振定向一体化控制,成功抑制了卫星平台振动,实现了超静超稳控制,为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空间激光通信保驾护航,满足新一代空间科学前沿探索任务严苛的高精度指向和宽频带扰动抑制要求。

“穿云利箭”团队构建的“协同突防打击系统”通过在作战模式、干扰技术、弹道控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使弹群形成有机整体,全面提升效能,为区域拒止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海天擎跃”团队提出了“变构进气道双燃料跨介质动力系统”方案,基于双燃料储箱的一体化设计配合进气道结构变化实现了动力系统在水和空气介质中的稳定供能。

“空天翱翔队”的“可变前掠翼空天跨界质飞行器”着眼于提升飞行器在宽速域飞行中的气动性能与推进效率,提高跨域飞行的综合效能,为未来空天一体化平台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ICZ”团队设计了一款面向空间在轨推射的空间电磁推射装置,通过使用一个配重块及一条配重块轨道来减缓航天器在轨发射的动量变化率。在推射装置向外发射任务载荷如立方星时,推射装置同时向相反方向加速配重块,以平衡推射装置的系统动量;当任务载荷脱离发射轨道时,同时对配重块进行缓慢减速,以减缓发射过程动量变化率。

“微星翼擎”团队设计了一款剪叉式柔性太阳翼展开机构,解决了传统方案结构重量大、空间利用率低的痛点,具有展收比大、功能性强、扩展性高的特点,为卫星提供更高功率输出和更强的适应性。

比赛过程中,评委对选手们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点评和指导。各团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些宝贵的意见将为他们后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更为为未来航天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灵感。

经过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赛最终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西北工业大学第三届航天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之“飞天杯”未来航天器创新设计与应用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航天科技盛宴,更为未来航天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感谢所有参与的选手、评委和工作人员,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飞天杯”!

供稿:高戈 董佳欣

审稿: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