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不凡事 >> 正文
承航天之魂,展卓越之光——航天学院模范研究生导学团队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1日 19:19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薪火相传”研究生导学团队主要从事推进剂用新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由严启龙教授领衔,现有导师4名,博后1名,在读研究生18名,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专业特长互补、国际背景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导学团队。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红色育根,补足精神之“钙”;蓝色铸魂,筑牢航天情怀。构建“一驱动、两突出、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谐导学关系,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近三年团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10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获得“优秀研究生标兵”荣誉称号。团队荣获“2021-2022学年模范研究生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薪火相传”导学团队遵循“学术人文同修养,因材施教助科研”的导学理念,构建“一驱动(价值追求)、两突出(基础研究、前沿应用)、三融合(学科融合、产教融合、中外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团队LOGO寓意推进剂燃烧性能的提升离不开新型含能材料的开发,同时也表明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希望团队成员能够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挑战、用于创新的精神。

筑信念之基。导学团队坚持红蓝相映培根铸魂,红色育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价值塑造。利用学习强国平台、青年大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蓝色育魂,筑牢航天情怀。以航天报国教育为依托,塑造学生专业思想,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中国航天日”等活动。组织研究生参观科研院所,激发航天报国的使命担当。

行科研之路。团队坚持“四个面向”,弘扬科学家精神,致力于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通过学科交叉渗透,在新型多功能含能材料、推进剂能量高密度储存与可控释放等四个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团队强化科研育人,坚持用大平台、大项目培育英才,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科研创新训练,领会到项目申报书的撰写、研究成果的总结等内容,学生作为负责人也申请到博创基金重点项目等,提升科研综合能力。

本团队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形成了“导师-博士-硕士”传帮带的科研模式。在实验室这个微小的治理体系中,导师引领研究方向、博士专注研究方法、硕士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团队效能最大化。师生在和谐的团队氛围里共同提升,科学研究也每时每刻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本团队坚持深耕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推进剂燃烧性能调控方面,获得一系列高燃烧效率、低点火阈值的复合燃料。在安全性能调控方面,提出突破现有共结晶技术局限的新策略。

团队依托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政府、科研单位进行稳定持续的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大大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生从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导师归纳问题,三者相互反哺,相融并进,实现科研与实践的0距离。团队遵循“科研内容来自于工程需要、科研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原则,目前已实现了四项成果的应用,与中物院903所、航天42所、兵器204所等达成合作意向。在此过程中,不仅研究生能够切身参与到工程实践,也丰富了导师的教学内容。

团队高度重视提升国际化素养和全球胜任力,建立了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关系,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本团队还牵头举办行业“含能材料与燃烧:空天动力交叉论坛”,开拓视野,博采众长。此外,团队累计招收留学生2名,营造国际化科研氛围。团队坚持学科竞赛、知行合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协作精神。团队成员获得“兵工杯”高校创新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二等奖等。在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依托下,近三年团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尽干部之责。团队导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成员担任团队财务主管、宣传委员、仪器管理员、安全委员、固定资产管理员等职务,在团队内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除此之外,也为学院、班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人担任班级班长,2人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人担任航天学院兼职辅导员,3人担任研究生助管。坚持做责任意识过硬、热心服务同学、有工大特色的学生干部,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得到了学院师生的高度评价,同时1人次荣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担青年之任。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吾辈更当尽微薄之力,在校园战疫、迎新现场、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中都有团队成员的身影。团队志愿服务总时长累计300小时,充分展现了青春的奋斗底色和青年的责任担当。

“学术科研固然重要,也要有生活和远方”,和谐氛围一直是“薪火相传”团队能获得丰富科研成果的精神源泉。大家一起打篮球、爬山、参加户外活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每一个人在这里学会科研,在科研中获得乐趣。

本团队在“一驱动、两突出、三融合”的培养模式下,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团队成员获国家奖学金10人次、宝钢奖学金1人次、一等学业奖学金17人次,省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各1人次;优秀研究生标兵3人次,指导教师严启龙教授还荣获西工大“吴亚军”优秀教师特等奖。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老先生说过:“手里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码事”。团队成员将会传承航天精神,争取更多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为祖国国防和航天事业贡献团队的一份力量!



文:“薪火相传”研究生导学团队

图:“薪火相传”研究生导学团队

审核:韩冬